教字〔2017〕70号
“对分课堂”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2014年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,该模式一经提出便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。其核心理念是教学责权对分,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,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性和教学的情景互动性,把教师的“讲”与学生的“学”和“思”结合起来。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课堂教学质量,加强、巩固和推广“对分课堂”教学改革工作,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“对分课堂”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
1、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。在“对分课堂”上,教师强调引导的作用,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,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。
2、实现教师角色转型。在“对分课堂”上,教师只需把握精要,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学习,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性教学。
3、增进师生互动交流。对分课堂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,学习环境好,学生带着问题来,相互协作解答。
4、提升学生学习效果。对分课堂鼓励平时学习,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到整个学期,提升学生学习效果。
二、实施原则与要求
1、试点先行,逐步推广。“对分课堂”作为新型教学方式,可以先选择一些相对成熟的课程试点先行,也可以在一门课程中选择部分章节试点实施,在取得一定效果后,再逐步推广。
2、结合实际、灵活使用。“对分课堂”,不强调严格时间对分。“对分课堂”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,关键在于其教学理念。对分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对分或者一个概念的对分等。在考核方式上,强调过程性评价,关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,避免学生为了考试分数在临考前突击应付、考后迅速遗忘的现象。
3、精心设计、保证质量。教师采用“对分课堂”,要求围绕教学大纲,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结合的方式,提升教学效果。这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十分熟练,教学设计精心细致,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三、主要工作安排
1、成立“对分课堂”教改协作组
协作组建立校、院两级组织架构:校级协作组组长由教务处处长担任,副组长由教务处副处长担任,成员由各学院遴选产生;各学院要成立“对分课堂”院级教改工作小组,组长由学院的校级协作组成员担任。
2、开展专题教改研究
学校在校级教改课题申报指南中将列出“对分课堂”教学法相关研究选题,供成员申报并择优立项。
3、开展教学沙龙活动
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定期举办教学沙龙,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和协作组成员定期进行教学改革交流与研讨。
4、开展校际交流学习
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开展校际交流培训活动,定期组织协作组成员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,拓宽教师教学视野。
5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
院级协作组要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,定期开展对分课堂主题教研活动。
各教学单位要按照本通知要求,加快试点推进“对分课堂”教学改革,通过教学研讨、培训、交流等方式,不断提升我校课堂教学质量。
教务处
教师教学发展中心
2017年6月26日